每年夏天,因食用有毒野生蘑菇而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,甚至导致死亡。野生蘑菇种类繁多,专家说民间鉴别毒蘑菇的方法,比如看颜色和形状,看生长环境,用银器鉴别毒物,看分泌物,找蛆和虫子,都不靠谱。误食有毒野蘑菇后中毒症状复杂,无特效解药治疗。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方法是避免采摘、购买和食用未食用或不知道的野生蘑菇。误食野生蘑菇后如出现头晕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应尽快采取呕吐、洗胃、导泻、灌肠等方法,迅速排除毒素,立即去医院治疗。
鹅膏菌是我国误食野生蘑菇致死的主要物种之一。剧毒鹅膏中含有的肽类毒素是环肽类化合物。误食50克子实体(一两个)会死人。鹅膏毒素主要损害人体内脏(尤其是肝、肾)。毒素一旦进入体内,会导致肝肾衰竭,严重时会导致死亡。该属毒蘑菇主要有:灰纹鹅膏、皮开鹅膏、欧几里德鹅膏、黄盖鹅膏、蛋盖鹅膏等。
为此
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我省的共性问题。
导致人类中毒的毒蘑菇种类
请不要采摘或食用。
▼▼▼
灰色鹅膏
体小,帽径3-6厘米,幼时帽近椭圆形。发育后中部凹陷,中心常有小凸起,深灰色,中心近黑色,表面有明显的纤维状花纹。
劈开的鹅膏
子实体小至中等,帽5-8厘米,纯白,有时中部为米色,边缘有时有放射状裂纹,表面细绒毛。菌柄为白色,有时覆盖白色微小鳞片,顶部附近有一菌柄。
欧氏鹅膏
子实体中等,帽4-8厘米,纯白至米色,边缘无沟纹。菌柄白色,常被白色纤毛或蓬松鳞片卷回,基部为肚鼓形至白萝卜形。上环,白色。沃尔沃是浅杯状,白色。
鹅膏菌
果身伞状,中大型。瓶盖初期近球形或半球形,后期近扁平,直径3-10厘米,黄色或污黄色,表面光滑或有不规则污白色小鳞片,湿时有粘性,边缘有条纹。
黄鹅膏白色品种
真正的小到中号,甚至大号。初期菌呈近钟形至扁球形,后扁平至扁平,有时边缘略卷起呈白色,有时中心米色至极淡黄色,稍有黏滑,菌肉白色不变色。
鸡蛋状鹅膏
帽径5-13厘米,幼时半球形或扁圆形,后期扁平脏白,湿时微粘,粉状,常被大块淡黄色团藻覆盖,帽缘无条纹,表皮延长撕裂为附属物。肉白色,略厚,伤后略暗,微红。
鹅膏
子实体中等大小,帽盖5-9厘米,纯白至米色,表面有毡状至碎片状鳞片,常有刺鼻气味。柄是白色的,有一个环。菌柄基部膨大,近球形,具白色疣状,颗粒状至近圆锥形鳞片。
呕吐红菇
其外观与红菇相似,但子实体一般较小。帽子5-9厘米,平半球形,然后平,老了再凹,粘滑,浅粉色到珊瑚红色,边缘颜色较浅。吃了之后,主要是引起肠胃发炎。比如严重的恶心、呕吐、腹痛和腹泻。
纹状体蠕虫
子实体小,棕色。帽径2-4(7)cm,初平,后平中间略凹,光滑,浸水,初黄,终深褐色,边缘有明显细条纹。褶皱开始时,真菌呈浅黄色,然后呈黄棕色,狭窄而密集,直至稍有延迟,长短不等。无菌环。这种毒药很烈。中毒后,患者出现针刺样疼痛、恶心、呕吐和腹泻。
边缘膜翅目
菌盖黄褐色,边缘薄,初期圆锥形,后期近平,中间乳白色。瘦猪肉。菌柄细长,上部为暗黄色,下部为深褐色,上部有膜状菌圈。这种毒伞肽毒素的中毒死亡率很高。在烂木头上吃金针菇等食用菌要注意区别。
褐色鳞片杏鲍菇
子实体小,帽上有红棕色或深紫棕色鳞片。无菌带环。幼时菌盖半球形,开伞后展开,直径2-4厘米,中间鳞片密集,边缘短。肉粉是白色的。本种含有毒肽和毒伞肽。本病初期以胃肠炎为主,其次为肝肾损伤、烦躁不安、惊厥、昏迷,死亡率高。
褶状红菇
初期帽呈半球形,展开后帽下部呈漏斗状,灰白色、浅灰色至煤灰黑色,边缘较轻,卷入,无沟纹。肉白而厚,靠近茎的地方有分叉,受伤的部分变红而不是变黑,没有气味。这类剧毒药物初期以恶心、呕吐、腹痛为特征,伴有酱油尿,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、呼吸衰竭,死亡率达70%。
鹿花菌
鹿菌的不规则帽与大脑非常相似,可以高10厘米,宽15厘米。生长初期,帽子光滑,逐渐会长出更多的皱纹。帽子可以是红色、紫色、枣红色或金黄色。中毒症状包括进食数小时后呕吐和腹泻,随后出现头晕、嗜睡和头痛。严重者可导致谵妄、昏迷,5-7天后可能死亡。
大果石蒜
子实体大而白。帽的直径为5-25厘米,呈半球形或扁圆形。后期近乎平坦,中间略有凸起。大开伞是成年人手掌的两倍大,全身都是白色的。帽子上点缀着棕色的小突起。这种蘑菇中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道症状,但也有部分毒素具有类似白毒伞的毒性,对肝脏等器官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,大量食用也会致命。
粪裸子植物
进食后出现精神兴奋、精神抑郁或精神错乱等症状。还会出现副交感神经症状,如呕吐、腹泻、出汗、流泪和心跳缓慢。产生幻觉(如小人国),大笑,狂舞。
内容来源:西昌发布
来源:宜宾发布